【塑交所觀察】中國氯堿企業布局氫能提速
氫能,被譽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預計到2050年,將占全球能源比重的18%。在日韓美德等發達國家,無論是加氫站建設還是氫能相關配套技術的發展都已經較為成熟,而在中國,氫能的發展才剛剛起步。近三年,隨著國內《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等多項鼓勵氫能發展的政策落地,并且《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等行業專業書籍發布,一時間國內各地氫能建設如火如荼。由于氯堿制氫具有純度高、成本低、產量大等優勢,助推中國氯堿企業紛紛加快布局氫能產業。
目前中國布局氫能產業的氯堿企業主要有鴻達興業、濱化股份、嘉化能源、東岳集團、營創三征、航錦科技、萬華化學等。這些氯堿企業在氫能產業的具體發展情況如下:
鴻達興業(證券代碼:002002):作為打通“制氫、儲氫、運氫、用氫”全產業鏈的第一家上市氯堿企業,目前在業內具備較大的影響力。已與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雄川科技、有研工程技術研究院等氫能相關產業鏈企業開展在液氫制備、稀土儲氫材料等方面的研發合作;2019年獲批在內蒙古建設8座加氫站并于5月13日正式啟動運營第一座加氫站。
濱化股份(證券代碼:601678):控股子公司山東濱華氫能源有限公司(由山東濱化與億華通共同出資),面向全國開展動力氫能的制備、儲運等全產業鏈的建設和運營管理。2019年5月8日,該公司精制氫氣第一次充入長管車內,再運輸到加氫站為燃料電池車加注清潔燃料。項目擬分兩期建設,一期實現氫氣充裝量1000Nm3/h,二期可再增加氫氣充裝量12000Nm3/h。
嘉化能源(證券代碼:600273):嘉化能源與三江化工及空氣化工簽署協議,將共同投資氫能和液氫項目;建立國內首個商用液氫示范工廠。
東岳集團:東岳集團與東岳氫能訂立原材料和產品采購協議,開展氫能方面的合作。另外,附屬公司山東東岳未來氫能材料有限公司擬在山東桓臺東岳氟硅材料產業園投資14.2億元建設150萬m2/a燃料電池膜及配套化學品產業化項目。
營創三征:遼寧營口營創三征精細化工有限公司采用歐盟推薦的氫燃料電池技術,利用營創三征氯堿副產氫氣資源,建造全球首套2MW氫燃料電站。
航錦科技(證券代碼:000818):與蘇州華清、徐州華清、上海銘寰簽署《氫能燃料電池產業戰略合作協議》;與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簽署《氫能源綜合利用技術服務合同》。
萬華化學(證券代碼:600309):萬華(寧波)氯堿建成投用“廢氫氣處理、壓縮回收利用項目”,對原作為廢氣排放的氫氣進行提純、壓縮后以商品形式出售。
除以上氯堿企業已經在氫能領域有所動作外,其它氯堿企業也躍躍欲試。氯堿企業富余氫氣一般用來制作雙氧水、充裝魚雷車,或者排空等。但目前隨著國內氫能產業加速發展,相關產業鏈不斷完善,氫能下游應用更加廣泛,氯堿企業富余氫氣也有了用武之地。
據筆者了解,氫能應用無處不在。比如用在自行車、摩托車、出租車、公交車、大巴、物流車、鏟車、叉車、卡車、船舶、輕軌、無人機、飛機、水下艦艇、氫能機械(礦山)、手機信號發射塔、材料裝卸設備、火炬、氫氣球、氫能村;家用熱電聯供系統:發電、供暖系統、供熱水、分布式發電、清潔燃氣;應急電源(銀行、醫院、信息技術部門)。如果說塑料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便利,那么,氫能將讓人類的生活更加清潔。
面對氫能“萬億級”市場蛋糕,具備制氫優勢的氯堿企業參與氫能產業競爭日益激烈。從筆者實地調研珠三角的加氫站建設以及部分代表性氯堿企業布局氫能的情況來看,國內氫能產業的發展充滿挑戰。投資成本、技術配套、盈利模式等核心環節依舊是相關氯堿企業發展氫能的痛點。盡管短期行業發展有挑戰,但筆者依然看好氫能未來發展前景,尤其是自帶發展氫能產業優勢的氯堿企業。加強與氫能產業鏈相關企業的合作,研發可行性產品,提高銷售服務水平,拓展下游應用領域等或是氯堿企業實現氫能產業融合發展的較好路徑。市場是檢驗產品的唯一標準,期待多年后氯堿企業能在氫能領域真正占有一席之地。(作者:廣東塑料交易所行業分析師劉蕊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