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分析]:當全球被按下暫停鍵,如何理性看待PVC
中國同心同力、眾志成城,歷經3個月的抗疫戰爭取得重大勝利;全球除中國外疫情在3月份集中爆發,多國采取“封城”,國際除醫療外的商品市場需求及貿易消退。
印度總理莫迪24日晚發表電視講話,宣布從當天午夜起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為期21天的“封城”措施,以遏制新冠疫情蔓延。印度此前已宣布采取一系列措施應對新冠疫情,包括禁止國際商業客運航班入境,停飛境內商業客運航班,暫停全國鐵路客運,部分城市和地區實施“封城”措施等。西方傳媒形容,是疫情爆發以來全球最大規模封城措施。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PVC進口國之一,其年進口量達180萬噸,主要供應商來自臺灣省、北美地區、日韓。
東南亞地區也是亞洲PVC進口集中地之一,受疫情等影響馬來西亞PVC進口大幅減少,市場反饋購買意向缺乏,由于買家不確定14天后疫情是結束還是繼續影響。
在歐洲,除了俄羅斯之外,日資主要企業的整車工廠全面停工。豐田的英國和法國工廠等目前停工。鈴木也讓生產SUV(多功能運動車)的匈牙利工廠自3月23日起停工2周。
歐洲主要汽車生產商宣布停產受疫情影響,預期對包括PVC在內的需求減少,汽車對PVC的需求占PVC總消費量的不足10%,間接影響可能會大。
美國國內雖今年的需求總體保持平穩,且較往年無特殊氣候影響,然受疫情影響出口需求的不確定性增加,4月份開始美國價格將不得不回調以與更低的價格競爭,尤其亞洲地區大幅下調。貿易商表示在出口預期有限的情況下預計出貨將更加困難,尤其受疫情與原油的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另據了解如果美國需求減少,其裝置可能開工率降低。
總結:全球除中國外,疫情的影響逐漸發酵,民眾生產經營活動減少,帶來除醫療級生活必需品外的大宗商品需求減少;對PVC產品來說,美國與歐洲供給量不排除受開工降低影響減少,然需求預期也將減少;美國、臺灣省及日韓為主要出口區域,亞洲印度及東南亞為主要進口區域,疫情影響亞洲區域消費減少,對進口需求同步下降,倒逼美國、亞洲區域等主要出口商價格下跌。因此,全球PVC價格下跌趨勢明顯,需求弱勢。
素有外貿晴雨表的廣交會宣布延期了。3月23日,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馬樺也宣布,因全球疫情發展態勢,第127屆春季廣交會確定不會在4月15日如期舉辦。
業內人士認為,在全球疫情沖擊之下,歐美客戶無暇下單,原有訂單也全部暫停或取消,導致中國工廠復工后根本無訂單可生產,這是全球化的問題。若國外在2-3個月后疫情趨緩,若外貿訂單再次回來,屆時國內外貿企業可能無法消化,因為外貿企業需要在3個月內零收入情況下留住生產工人,很少有工廠能有資本熬過去,需要國家給予外貿企業政策支持。
上述情況,在市場調查中得以證實,華東、華南地區的貿易企業多表示,外貿制品企業在3月中旬以來減少或暫停采購PVC原材料,有部分客戶在完成春節前及春節期間的訂單后面臨無訂單局面,主要是外商客戶考慮疫情的風險及需求下降減少了訂單數量;而去年同期外貿客戶訂單正是最好的時候。
國內PVC產業出口主要集中在PVC原材料出口、下游制品出口與配件類型出口,且目前來看各領域均受到了影響,但PVC產業近年來對外貿出口的依存度并不高,接近9成的消費集中在國內市場。
從2019年數據來看,2019年中國出口PVC原料在50.49萬噸,下游制品出口集中在鋪地材料、PVC管、型材、板片膜,制品總量達450萬噸,約消耗PVC在180萬噸;2019年汽車出口量在102.4萬輛,家電產品出口額為777.7億美元,配件類出口按PVC消耗20萬噸(預估算值),總體看年對外出口依賴度在10%,國外對國內的直接影響有限。
間接來說,全球股市期貨大幅下跌,尤其原油期貨,國外的經濟與期貨品種疲軟對國內產業結構影響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不斷增強,未來三個月疫情對全球的影響究竟如何,間接影響國內各產業尤其PVC產業,尚無法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