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交所觀察】
2019上半年,對于燒堿來說,似乎漏屋偏逢連夜雨,剛從電解鋁產能過剩陰霾中喘了一口氣,又遇上山西赤泥庫揚塵和滲漏問題。赤泥事件直接影響燒堿需求,導致燒堿市場價格偏弱運行。然而山西赤泥事件不僅僅是簡單的環境污染問題,其深層次折射出的是氧化鋁行業整改趨勢,值得氯堿企業關注并思考。
山西赤泥泄露引發燒堿行情走低
5月中上旬,山西呂梁區域的交口和孝義赤泥庫揚塵和滲漏問題被媒體曝光,并引發政府高度重視。環保部迅速入駐調查,當地部分氧化鋁廠家被強制停產,涉及氧化鋁產能660萬噸。
山西,作為國內氧化鋁第二大生產省份,其產能占全國30%左右。赤泥庫堿液滲漏不僅導致相關的三家氧化鋁企業相繼停產(停產時間最短也在兩個月以上),當地其他氧化鋁企業也同樣受到環保嚴查,開工積極性有所下降。氧化鋁作為燒堿重要的下游行業,超過三分之一的燒堿需要氧化鋁行業消耗。而山西作為重要的氧化鋁生產省份,事件發酵迅速波及燒堿行業。
氧化鋁廠家停產,對燒堿需求明顯下降。2018年中國氧化鋁行業產量7253.1萬噸,本次直接涉事氧化鋁企業擁有產能660萬噸,占全國氧化鋁產能的9.09%。
按照氧化鋁生產平均每噸消耗0.15噸燒堿計算,將減少99萬噸燒堿市場需求量。
需求減少疊加現貨庫存壓力,燒堿價格再次陷入下跌走勢。5月下旬西北片堿廠家大幅下調出廠報價,從市場人士了解,最低出廠價已經跌到2000元/噸,業者心態悲觀,部分地區甚至呈現有價無市的狀態。
圖1 2019年國內燒堿市場價格走勢
(數據來源:中國氯堿網)
環保日益受關注 氧化鋁首個行業政策出臺
回顧歷史,國內外均發生過多次赤泥泄露事件。2010年匈牙利的赤泥泄露曾造成多瑙河流域生態災難;2018年春季海德魯位于巴西的Alunorte氧化鋁工廠由于暴雨造成赤泥泄露。2018年6月-2018年10月,廣西信發鋁赤泥庫發生3起泄露,土壤受到嚴重污染。
所謂赤泥,乃氧化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含有大量二氧化硅、氧化鋁和氧化鐵的強堿性物質。一旦泄露將會對土壤和水源造成毀滅性打擊。目前赤泥主流處置方式仍是采用干、濕法堆積的方式留存在堆場。據悉,2009年孝義田園化工的赤泥輸送管道曾發生泄露,對局部農田造成土壤污染,孝義化工采用給全部農田換土的形式來解決污染。治理的代價極其昂貴。
為加強赤泥管理,保護環境,2018年3月,山西呂梁地區開展為期三個月的“藍色保衛戰”,要求所有非煤開采全部停產。對礦石破碎場地環保除塵加大查處,必須安裝合規設備。部分鋁礦業主因無法承受近千萬成本,只能將鋁礦關停。
隨著環保政策內容不斷擴大,單獨針對氧化鋁行業的國家政策出臺。2018年12月18日,工信部和發改委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氧化鋁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行業整改升級提速。
氧化鋁逐漸步入有序發展 燒堿市場需求平穩增加
為了遏制市場盲目樂觀、項目一哄而上的現象,促進行業有序發展,《通知》提到氧化鋁產能匹配、環保能耗、赤泥處理等問題。
隨著頂層設計出臺,地方規定也逐步浮現。2019年5月,山西省印發《山西省有色金屬行業轉型升級2019年行動計劃》,嚴控氧化鋁新增產能。今后,各市原則上不得再布局單純新增氧化鋁產能的項目,氧化鋁項目必須與電解鋁及下游鋁深加工項目同步建設。
由此可見,未來3-4年,將是氧化鋁行業大浪淘沙的時代。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背景下,電解鋁產能置換政策正在執行。未來3-5年,我國雖然仍有5000萬噸氧化鋁的擴能計劃,然而能否爭取到有限的生產指標,將決定氧化鋁項目能否順利落地。另一方面,在環保趨嚴的背景下,用電耗能、水排放和赤泥處理都有可能成為日后產能準入的門檻。因此筆者大膽預測,隨著時間推移,氧化鋁新增項目投產將日漸變得困難,行業將步入有序發展。換而言之,對于氧化鋁行業而言,粗狂式野蠻生長的日子將逐漸遠去。
對于燒堿而言,目前國內巨量的氧化鋁生產,依舊支撐燒堿行業維持高開工率和相對樂觀的行業利潤;另外,鋁礦品位逐年下降也需要更多燒堿用于生產。短期隨著沿海地區氧化鋁項目逐漸投產,燒堿需求仍有望繼續增加。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雖然燒堿價格有所波動,然而隨著國內經濟逐步企穩,房地產、汽車等行業回暖,終端包括氧化鋁、化工、造紙等行業需求有望提升,從而支撐燒堿價格維持高位運行。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